Mercedes-Benz CEO Ola Källenius 日前接受德媒採訪時,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汽車市場正處於一場「達爾文式(適者生存)」的內捲(內部消耗)競爭。他表示,超過 100 家車企參與的瘋狂降價促銷,正在嚴重危害所有品牌的生存,也讓豪華車龍頭 Benz 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
傳媒都紛紛報道,今年上半年,Benz、BMW、VW 等德國汽車巨頭的營收與利潤均出現明顯衰退。Ola Källenius 坦承,Benz 獲利下滑的主要原因,與美國對等關稅、中國市場的內捲、以及電動車轉型期過長等因素息息相關。

他特別提到,對於 Benz 至關重要的高端車型市場,中國消費者的熱情近年來顯得非常有限。加上前述的現象,給 Benz 在中國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,所有的參與者都受到波及。

在中國國產電動車的強勢崛起下,目前 Benz 每月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銷量僅約 1,000 輛,遠低於一年前的銷售數字。對此,Källenius 強調,Benz 不想「不惜一切代價」搶佔中國市佔率,並認為透過大規模促銷來維持高銷量的定價策略是「錯誤」的。

然而,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,中國的 Benz 價格體系已經崩潰。包括 A-Class、C-Class、EQA、EQB 等多款車型都迎來大幅降價,部分車款的官方建議價甚至跌至最低 5 折。例如入門級的 A-Class,有上海經銷商曾報出人民幣 12.56 萬的低價,創下歷史新低。

大規模降價也導致多家 Benz 經銷門市難以支撐。包括唐山、東營、洛陽等多地門市紛紛無預警關閉,Benz 官方客服對此回應稱,是「業務調整」所致。

今年上半年,Benz 交出了一份慘淡的成績單。集團營收年減 8.6%,淨利潤更年減 55.8%,其中第二季淨利潤年減幅度高達 68.7%。中國也成為 Benz 全球銷量跌幅最大的市場,凸顯了這場「內捲」之戰的嚴峻性。

精選影片:

Share this post

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

Keep up with the latest blog posts by staying updated. No spamming: we promise.
By clicking Sign Up you’re confirming that you agree with our Terms and Conditions.